照明圈里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你真的懂吗?
随着照明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照明这个朝阳行业中来,这其中,又以销售人员占比最多。但随之而来有一个矛盾日益严重: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日益精进的业主之间的矛盾。
平时经常会听到甲方或设计师这样提问:这个灯具的光束角是多少?有木有?然后厂家的销售员按照资料标注说这是多少度角云云。可样灯一点亮,全傻眼了啊有木有?几何谁都会呀!这个灯怎么可能是12°,怎么看也有30°啊。甲方和设计师不断摇头表示不满,业务员垂头丧气哑口无言。这样的场景有木有?
又或者有人问:这个灯具的截光角是多少?截光角啊,你不懂有木有?你好不容易答上来了,一看这个眩光很厉害啊,怎么可能是60°截光角?你回答不上来了有木有?有木有???
好吧,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让你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总是出现问题令你头疼不已的三角关系:光束角、遮光角和截光角。
01 /
光束角
常见的卤素MR16灯杯的光束角有10°、24°、38°。
首先看看他们的照明效果区别,下图是3个功率相同、光束角不同的灯杯照在墙面的效果:
另附3种光束角的配光曲线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10°角灯杯照射范围很小,而中心光强最大,能在照射面上形成强烈的对比;38°角灯杯照射范围大,但中心光强最小,在照射面上形成的光斑是较柔和的;24°角效果介于10°和38°之间。
也就是说相同功率的灯杯,光束角越大中心光强越小,出来的光斑越柔和。相反,光束角越小中心光强越大,出来的光斑越生硬。
在实际运用中,不同光束角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上图中,3种不同的光束角在雕像上产生3种不同的效果。
10°角以其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目光,但是我们发现: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下,并不能让我们看清石膏雕像的细部,而且由于光束角太小,导致雕像并没有完全被照亮。
24°就比10°的光束角好多了,对石膏的质感和人物雕像的神态都能很好的展现,也有较好的视觉冲击力。
38°照明雕像产生柔和、细腻的效果,更容易观察到雕像的细节。但由于光束角过大,导致背景和雕像混在一起,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个是在相同功率、相同投射位置的不同光束角的比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要根据投射距离、方向、环境亮度等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灯杯。
如果周围环境照度较高,可能就需要10°的光束角,因为周边的环境光可以弥补它在雕像上未照射到的区域,而10°的光束角在雕像上形成的强烈明暗对比又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安装距离较近,就应该选38°,由于距离变短,光照范围也随之变小,照度也会提高。同理,如果投射距离变远,就应该选择10°的光束角。
总之,科学合理选择光源和灯具,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环境和空间氛围。
02 /
遮光角
遮光角是截光角的余角。那么什么是截光角呢?截光角是灯具垂直轴与刚好看不见高亮度的发光体的视线之间的夹角。特别是在道路照明中,截光角是限制眩光的一个重要指标。
▲灯具遮光角(shielding angle)指光源最边缘一点与灯具开口边缘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遮光角能保证人们在一定的视角范围内不直接看到光源,所以能减少眩光。(当然,灯具的反射器形成的反射光仍然可以产生眩光)
▲小遮光角和大遮光角的示意。
一般来说,灯具常用的遮光角是30°、40°、50°,吊顶较低的室内通常选用30°的遮光角,因为这个角度不仅能提供相对较高的垂直照度,而且能保证水平照度的统一,并有效防眩光。
这样分布的光,往往光束之间会有重叠,垂直面的照度比例相应高一些。
而对于高要求的视觉环境,通常采用大遮光角的灯具,通常50°的遮光角比30°的遮光角发出来的光束要窄,因此水平照度比例会高于垂直照度,天花会显得较暗。
窄光束还能有效减少杂散光,用户能从视觉上感受到聚焦的光的魅力。
▲遮光角大的灯具,具有摒除杂散光的聚焦效果。
03 /
截光角
注意:灯具截光角(cut-off angle)常常被与遮光角混为一谈,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它其实是遮光角的余角。懒得上图了,但也不废话,看上面的图就明白。
遮光角和截光角,常用来控制灯具的眩光,是衡量灯具光度分布视觉舒适性的必需参数。室外路灯直接用截光角来衡量灯具的眩光等级。
释疑点:保护角为30°(截光角为60°)的灯具,为什么站在视线30°几何位置处,仍然这么刺眼?上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灯具的光线,除了光源的直射可能造成眩光之外,灯具腔体材料表面的反射光线也可能造成眩光。此外,整体的灯具表面亮度也可能造成室内材料尤其是电脑等表面的反射眩光。
总的来说,光环境眩光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看保护角显然是不够的,而现在很多照明设计师仅仅用光束角来衡量灯具的眩光控制,也就显得有点简单粗暴了。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看灯具的配光曲线。
声明
本文作者:照明微课堂
文字编辑:小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