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 · 4个不错的民宿设计
案例一
【诗莉莉六阅·普若瓦蓝】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寻一方圣土,拓一个场子,在最接近光的地方,寻找心中之神!这大致就是六阅·普若瓦蓝的初心。
普若(puro),象征“纯洁”、“纯净”,寓意回归本心,显一丝禅意。瓦蓝,倡导轻旅居生活,意在使得心灵变轻,有一种少即是多的大彻大悟。瓦蓝的轻加上普若的禅,便成了普若·瓦蓝所推崇的轻禅。
「普若·瓦蓝」说,它想要一改“禅”的厚重,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说禅,而这样轻盈、自在的修禅,是以谓之轻禅。
泸沽湖纯净自然,似与世隔绝,「普若·瓦蓝」便舍弃追求建筑的“存在感”,以简单流畅的横竖线条构形,以光线、颜色和材料作为建筑语言,建构返璞归真、质朴沉静的空间。
临湖的地方两座建筑并排而立。正面庭院深谙“留白”之道,背面落地窗大开大合,一眼望去,四川与云南双境三分之二的湖面美景尽收眼底。室内室外视野均辽阔广大,令人神思旷远,心生静意。
「普若·瓦蓝」的光,如同泸沽湖每天的日出日落,自然且自由。它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主张或态度。光从各处缝隙中进入、倾泻,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消解了建筑空间原本的框架结构,空间变得匀质、轻盈而细腻。
房间内木制材料温润细致,光线纯粹而坦荡,住宿者便借此通道,与自然及自我建立起交流与对话。光的戏剧性与启迪性,由此彰显。
走进「普若·瓦蓝」,光与影的艺术,人文与自然的美感,共同构建出一个沉静、朴素而坚定的空间。它试图成为你与自然、心灵对话的一方道场。
「普若·瓦蓝」想让你明白,人生的答案,还得自己找。不仅如此,就连入住哪间客房,也还得花点心思。你循着管家给你的线索不紧不慢去寻找,你便能知晓客房被叫做“顿觉”的背后意味。客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客房,去寻它的你,也有些悄然改变。
【部分房间照】
案例二
【花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到莫干山的民宿里,那就是山景不稀奇,有水才稀奇。而这家民宿——花漾,就是因为有了一条溪,则境界全出。
这家民宿的设计公司,就是完成大乐之野一系列作品的素建筑,设计承袭了大乐系一贯的风格,干净的白色、几何形状的造型,简简单单,看着就俨然是孩子们图画本里的模样。掩映在竹林清溪边,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自然。
走进这家民宿,最独特的氛围就是,它多多少少,总有点酒店味。因为它的小,于是它更像是你的一个朋友,在山里的一个客厅。一楼的公共空间,透着随意亲切氛围。
走上二楼,还有一个偌大的书房空间,这里更大的用途,就是一个桌游世界,三国杀、饭局狼人杀……每个夜晚,这里一定是最热闹欢乐的。
民宿总共有两栋房子,一栋是咖啡厅+餐厅因为砍掉了几个房间,所以现在每个民宿的房间,都超级阔绰,几面通透的大玻璃窗,拉开窗帘,远山、溪滩一览无余,其中有几个房间还是LOFT格局。
在这样的山景面前,自然是泡上一个澡最为惬意。伴着轻柔曼妙的音乐,看着远山中竹林在清风中摇曳,有兴致的甚至可以来一杯红酒,关掉手机,忘掉时间,想泡多久就多久。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小的区域,是单独拿来看山看溪用的。房间里,全部采用干湿分区,卫浴用品,也全部采用科勒品牌。
在民宿如今的江湖里,好像没点规模,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但殊不知,最有味道的民宿,其实就是这样有山有水,几间客房还有一个,像朋友一般的老板。
案例三
【浥尘客舍】
“浥尘客舍”的名字,灵感来自于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那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全国各地都被雾霾笼罩的当下,大理依然蓝天白云山青水秀,用“浥尘”作为客舍的名字有特别的意义,润湿身上的灰尘,在客舍享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
这间房子是设计师的第二居所,平时当客栈来接待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房子打动人心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这个房子与环境的关系,有公共绿地环绕,掩映在一片竹林背后;第二是房子的空间结构不错,而且里边有一个内向的小庭院。
设计一开始就是围绕这个中间的小庭院展开的。设计师把这个内庭用玻璃钢构封闭成室内空间,成为一个充满阳光的中庭,以此为核心,整理其他室内空间。
空间的设置除了考虑使用、景观,更加入了光的考量,昼夜晨昏,阴晴雨雪,每一刻都有不同的光的变化。空间的转折迂回,起承转合,每一处都会有不期而遇的光影。前院设置了一个水庭,并在旁边加建了一个亭子,成为一个观赏池鱼和休憩的空间。
地下室的空间得到拓展,包括了一个下沉庭院。所有这些改造工作都以不破坏原建筑风貌为原则,看似大刀阔斧,但其实都是依循建筑的设计逻辑反复推敲缜密进行的。通过对内部空间及建筑形态的梳理,打通了建筑从室外环境到室内空间的任督二脉,浑然一体了。
下沉庭院中的景观
庭院中的餐厅
不同风格的客房内景
空间中随处可见精心布置的艺术品
楼梯间
案例四
【Mr Yao`s House】
独特的石头建筑、浓郁的海岛风、古朴的渔家文化,这个特别的小渔村是被当地政府列入
予以保护“渔家古村落”,在这里是洞头保存最完整的古村之一,岛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东南面没有任何的人为建设,完完全全保留了原生状态,岛的东北面是近一公里海岸线的彩色滩石,夕阳下看去,斑斓奇幻……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发起人和设计师,姚量接手这个渔村文创旅游的策划以及运营后,这里110栋的石头房,他一个都不想放弃,对这110栋石头房进行翻新和修复,保留下那些斑驳的历史痕迹,姚量和他的团队会用更合理的景观修葺,给这些被废弃的房子第二次生命而在这些房子中有几栋被改造成了居所,姚量给自己最喜欢的两栋,取名——“Mr Yao's house”。
房子的正面是一条渔村小路,建筑周边以当地石材围合成小院,以石头围墙与建筑石墙的一致延伸,使得建筑体本身更加融入在当地环境,而沿着渔村小路的原有小窗做了保留,这样既保留了本身的石屋气质,也使得室内居住空间更加私密
正面石墙与屋瓦处的钢材玻璃部分,姚量做了带状采光以解决大面积石墙的室内密闭感,而建筑的靠山背面部分采用了大开面的全透明玻璃墙,在外去看基本不会注意到,而进入内部则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心理反差,姚量认为这种反差便是趣味性,而大面积玻璃的采用也使得室内居住状态下的人完全可以全天候的去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室内设计在上下两层各50平方米的面积中,做了一个能贯穿两层的条状挑空,室内空间形式显得自由、轻松,一层在功能上设计了完全开放的厨房,中岛既是西点的操作台也同样兼备了餐吧的功能。
更有意思的是,开放式的浴缸与淋浴也在厨房的活动视线范围内,厨房用餐、开放的沐浴空间,真火壁炉都被放到了一个50平方的空间内,可见这样的生活关系会变得多么紧密而有趣。
通过由中空部分延伸的楼梯通往二层的卧室空间,同样也是完全的开放,二层角落的沙发,床前的床榻,更是让睡眠起居休闲完全的融合,设计团队没有做额外的景观设计,这一切的居住关系都与,建筑背山玻璃幕墙外的自然生态交织相应。
夜幕降临的时候,三五好友相聚在火盆前,倾听者海浪拍打的声音看着潮水的褪去,也不失为一种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