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住进山水间看云、听雨、好眠!
阳朔
喜岳·云庐
邀云共还乡
柚子树正开花,香远益清,树下的一场午茶看来就要泡汤在这雨里,但又有什么关系?山依然青,水依然绿,土地还在,乡愁还在,就还有回去的路。
喜岳·云庐“藏”在一片漓江山水的自然村当中,仿佛跟周遭都自然长在了一起,拥有暖暖的调子。
从阳朔高铁站下来,还要车行近1小时。伴着一路云遮雾绕的黛青风景,我们终于在邻近20元人民币上的背景地元宝山的村落里找到了“喜岳·云庐”的入口。其实说“找到”也不准确,说“入口”也难以分辨,这片不算大的区域与周遭起伏缥缈的漓江山水和略显萧条的自然村落似乎已经长在了一起,很难划清明显的边界。
如今云庐的主人Cindy正主持着这里星光泳池、入口菜园等新项目的建设
从门口的村道步入云庐也不过是脚底从土路到碎石小道的触感变化,十几幢体量不一的黄泥土坯房星罗棋布于眼前,每幢都带着不规则的小院。院墙低低的,用当地毛石垒起来,沃若的植物爬过院墙探出头来,真有种“鸡犬之声相闻”的亲切。正是广西的雨季,淅淅沥沥的雨水润湿了土坯墙面,让它呈现出橘黄的色泽,青石板路也打湿了,有了明暗变化,但没有高光,一切都安静顺和极了,从视觉到触觉都是柔暖的。
入口处开敞的餐厅是这里唯一完全新建的空间,通过落地玻璃门与内院的“广场”相通。
建筑师刘宇扬从一开始就介入了这个几乎是全国最早开始的“乡建”项目。6年过去了,他仍记得当时冒着整整3天的大雨,挨个跟村民做家访时的情形。对于当时最打动他的这些土坯房屋,他问了个透彻。怎么夯土、怎么修建、怎么保养......“老人们对答如流,我就奇怪:‘那你们现在为何不做了?结果老人家说,原来这些土坯房是要全村人一起来帮忙,两个星期就能盖好一幢。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全进城了,留下稀稀拉拉的老人、小孩,哪里还组织得起来一起盖房子?”那时候杨家村的状况比眼前更萧索,“那个状态让你知道,如果没有外力进来,它真的会慢慢凋零。年轻人绝对不会再回来,除非这里变出机会”。于是就从这5户人家的土坯房切入,刘宇扬决定为这个还未被变成“新农村”样貌的自然村落“还魂”。
他首先确定的方针就是“能留下的尽量都保留”,譬如建筑结构、院落形式和土坯房的样式。他找来会做传统土坯砖的师傅,做出新砖,对原本已经损坏的墙面进行加固、补换。室内部分则在上、下两层的左右各设置一间客房,原来堂屋的位置则被改造为共用的聚会空间。客房内部依然保持着旧有的小尺度,但室内装饰极尽清简雅洁,削弱视觉上的刺激而增加嵌入式的隐性空间,人在其中,颇觉馨然自在。“这些都是看得到的部分,但功夫更多用在了看不到的部分。”刘宇扬说的便是落架大修之后的土坯墙体之内,其实还做了一个5厘米厚的白水泥“内胆”,所以人能接触到的内部是光洁的,能看到的外部则是质朴的,而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正好藏下各种管线。“现在你能看到这些土坯砖好像大小、厚薄不一,其实它正反映了农家手作的那种随机性,是生活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艺术品。至于这些土坯砖之间的新旧关系,我就让它保留在那里,随着时间的蔓延,它们会自然融合。”
位于二层的房间内可以清楚地看见老墙体和新结构之间颇具趣味的对话。一新一旧的对比带出岁月的童话。
室内空间保持着最素朴真实的面貌,极尽清简的装饰让人的审美也不觉安静下来。
刘宇扬说自己在这个项目中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整理院落的关系”。譬如原来的三合院样式基本都得到了保留,但院落与公共动线之间的关系又被梳理得更加清爽。“原来各家的院子之间都有墙来区隔,但因为要改建为酒店,所以我们不能让它隔死,所以就折中给每道院墙开个门,它感觉起来似有非有,既是重的又是轻的。”而唯一被拆掉的一道墙体只有餐厅内面正对的这片大“广场”,原本中间分隔两户人家的硬墙体不能再保留,“但这道墙体位置上的水井我却留了下来,就是用更隐晦的方式让你感觉到——原来这里是有个分隔在的”。对于“乡建”,刘宇扬的态度非常审慎,他总认为在强大的乡土传统面前,设计师个人的野心都是肤浅的。“现在你看到这些院子,即使20年后全部还给农民,他们还是可以继续生活回去,张家的是那一户,李家的是这一户......祖祖辈辈的房子都还是清清楚楚回得去的。”这让他最欣慰。
至于新建的餐厅,“原本是要做成一个很现代的玻璃盒子,朝外看去一片青青田野的感觉”。未料想,在回上海讨论设计方案的3个月里,村口那户农家的房子盖得比他们还快,正好挡住餐厅的视野。“索性我就提出改‘朝外看’为‘向内看’的方案。砌起厚厚的毛石外立面,内部用黑色钢结构撑起来,形成新旧之间的对比。”而这个餐厅的钢构部分也让他觉得足够强烈,“那么上面的单坡青瓦屋顶 和下面延伸的连廊,以及连廊衔接的广场,我就尽量选择传统的当地材料,让它们延续对接出去”。餐厅内面采用可收缩的玻璃门扇,坐在玻璃门旁喝咖啡,视线正好被压下来的屋檐带到对面的土坯房上,安安静静。但当日头放晴,人忍不住直接推开玻璃门步出餐厅,视线又一点点迎来背景处的远山,“我期望的就是人与空间与自然的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整个项目做到今天,一直在进行中,譬如此时正在施工的星光泳池与门前菜园。但刘宇扬却始终思考着在此类项目中,设计师到底能发挥多少的问题。“这个程度的拿捏很微妙。其实与设计师相比,业主更为重要,他们始终要把自己的生活印痕带进这里。譬如现在Cindy来了,她有2个宝宝,所以她就为这里加入了一个亲子空间,这就是真实生活经验带来的暖心。”
而当地村民对这个项目也从开始的观望,到后来的参与(目前酒店内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当地),再到现在,云庐隔壁正在建一座楼,是当地人自己做民宿的一次尝试。“他们找的设计师正好是我当年的学生。”他说这也是一个好的影响,“至少他们知道不必去建那种所谓现代化的旅馆,传统的房子也很吸引人。”而更积极的一个反馈则来自各地开发商,“他们对我说,在云庐出来之后,他们在拿到一片乡下的地时,原来看到土房子都是先拆掉把地整平再说,现在则不论想没想好要干什么,都先把它们保留下来再说”。
云庐二期新建成的户外瑜伽亭,可在山水环抱中身心融合
说着,又是一阵雨,烟雨漓江真正从一个词组变成环绕我们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远远隔着矮墙望过去,柚子树正开花,香远益清,树下的一场午茶看来就要泡汤在这雨里,但又有什么关系?山依然青,水依然绿,土地还在,乡愁还在,就还有回去的路。
刚刚完成试水的星光游泳池,夜间可在星星、萤火虫的陪伴下玩水。
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刘宇扬建筑事务所(ALYA)
老建筑改造:景会设计(Ares Partner)
湖州
Anadu庄园酒店
山水相望
茶园、竹林、远山,在自然的环抱中调整呼吸,吐故纳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已经成了近几年都市人外出旅行的主要诉求,相比千篇一律的品牌酒店,“民宿”大概正是因为体现出其主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家的温度而备受青睐。
安吉的竹子、德清的老木头,很多建筑材料就来自项目周边。
莫干山周边的“民宿热”由来已久,或融于乡村,或融于乡邻。新晋,来自上海的设计工作室——八荒设计承担了Anadu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以及视觉识别系统。提到最初收到业主方要求的时候,八荒设计的创始人Shirley说:“我们要打破莫干山地区固有的民宿主流形式,要满足业主方对于房价的设定,同时还要做到让客人在离开都市便利生活的度假时光里,即使一整天待在民宿中,也不会觉得无聊。”为此,在设计上,他们为每个房间的命名既是每个房间的主题,也是住在这个房间里的客人可以做的活动:“闻茶”,可以在窗边波光反射下,看着白茶坡沏茶品茶;“望山”,可以在被“内河”无边水面环绕的阳台上闲坐或在旧青砖和内河边泡着澡,遥望远山;“听竹”,可以透过摩挲树影、竹帘、竹立面、水面一览竹林;最后是三层的“映天”,这里不但能一览茶、山、竹三处景色,整个房间也被抛在无边水面中央,使用者可以在房间里或水中央阅读、发呆、晒太阳。
作为度假酒店,除了要有宽敞的室内私人空间,也要有满足多人社交聚会的公共空间。
项目基地周边自然景观丰富、别致:西面有葱绿且肌理独特的白茶坡,北面有连绵叠嶂的远山,东面有茂密深幽随风摇曳的竹林。但八荒设计注意到,基地周边缺少了“水”的元素。水,尤其是一池平静的水面,能让人瞬间心情静怡。建筑的三层楼均有无边亲水台:一楼的泳池、二楼南面阳台的无边水景、三楼整层屋面的无边水景,每一层都有独特的景致,一层比一层更令人意外。每个房间都根据周边自然环境的朝向设置,结合水,创造每个房间独一无二的自然故事。
每个房间,都只有两面围合,用一个简单的“L”形,一面建立了“和自己相处”的私密性,一面打开能“和自然对话”的可能。
Anadu的建筑融于自然,既是建筑立面融于远山近林,更有每层镜面水景平台衬托蓝天碧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从庄园外看建筑外隐于林,进入庄园后建筑尺度大气、简洁、有细节,不夺目却有设计感。水建立了人与自然另一个维度的联系,让空间使用者在自然中产生不同的心境。
水同茶、水同山、水同竹的交合,不但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同时也建立了建筑空间与自然元素的连接
空间设计:八荒设计Studio8
余杭
久临静舍
青山乡居
栖身山脚古朴村落中,“偷”得几日乡居生活,让久居都市里的疲惫不堪的身心慢下来、静下来,好像回到最初的日子。
林语堂讲听雨最好在夏日山中寺院内,躺在竹榻上,若有所思、若无所思甚佳。或者也不用去寺院,倚床听雨,安居在这青山中亦可。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是张爱玲的话。那无约的人却身披一袭江南烟雨,姗姗而至。栖身于山脚古朴村落,任由隐秘心事消弥在竹林溪水之间,“偷”得几日乡居生活,让久居都市里疲惫不堪的身心慢下来、静下来。这座位于杭州西北郊区青山村石扶堤的民宿——久临静舍,就仿佛是为这“无约之人”而备的。
白墙黛瓦的两层民宅依山傍水而立——“开门见山,开窗临湖’。据民宿的负责人讲,这座宅院建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时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邸,所以从格局观之仍有寄情山水的雅致。负责民宿改造的设计师很好地保留了建筑原始拙朴的风格,从前充满烟火气的灶台摇身一变,成了如今别具一格的前台展示,屋内的墙体被挖空做成园林样式。院落以天井为中心围合而成、一层的3面墙体均被替换为采光良好的玻璃门,赋予昏暗的老宅以清亮的现代视觉。梅雨天大概是最有江南特色的时间段。当不期而至的大雨留客在江南山村时,看着雨水从四面屋顶倾泻而下落入天井,似乎也在此刻体会到古人所说“四水归堂”的美好寓意。
还原一直以来的生活细节和家具风格,古色古香的餐桌亦是茶桌。
一层休息区还有一个打坐冥想的小房间,下雨的时候,听着天井里雨滴落下的声音,正是放空与禅坐的时机。
林语堂讲听雨最好在夏日山中寺院,若有所思、若无所思甚佳。或许也不用去寺院,倚床听雨,安居在这青山村里亦可。夜晚拉开二层天窗的窗帘,看雨点打落在玻璃上,晕开、模糊......附近的溪水轰鸣,世界安静到只剩下雨声和心跳声。在天气晴好的晚上,打开天窗看着静谧而柔和的月亮,和身旁人说些漫无目的的话,然后一起沉沉睡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自然而然最动情。
“小轩窗,正梳妆”江南徽派建筑风格,改造设计时解决了老房子采光和隔音差的问题,室内配上现代风格的家具,亦古亦今。
在这个不大的村落里,喝着没有被污染的山泉水,品着后山上采摘下来的绿茶,怎能没有一个好心态,配得上这现代版怡然自乐的桃花源!
早起的鸟儿啁啾欢快,声声唤醒沉睡中的旅人。山里的一天开始得很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阿姨就来静舍打扫帮厨,拿手的几样农家小菜极为熨帖,慰藉我这久不吃早餐的都市人的胃。若有兴致,抿几口用山泉酿的酒,入口清甜,微醺在翠竹掩映的青山村里,乡居的日子又慢又长。或者,与当地人一起背着把锄头上山挖笋,一年四季,山前山后竹林里的笋不断,春天春笋、夏秋鞭笋、冬天冬笋,倒也可以尽情享受天然有机的乡野之味。听山里人说,青山村不仅风景秀丽,还是远近有名的长寿村。在这个不大的村落里,森林覆盖率高 达79.9%,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在这样的环境里,加上还有未被污染的山泉水滋养,保持平和初心不难,真可称得上现代版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啊。
睡在床上,仰头就是粗犷的实木老房梁,温馨质朴,感觉整个世界安静下来,天气好的时候,天窗外是满目繁星。
宽敞的室内直通户外露台,让心静下来,与自然对话。
即使身处偏僻的江南小山村,在感受农耕生活的自然乡趣时,也能享受现代都市的卫浴洁具。
久临静舍是青山村石扶堤唯一的一家可供接待的酒店。“开门见山”的上山之路已列入政府的修建规划,“开窗临湖“的环湖栈道也被提上日程,不远处还有古道正在修复中......此情此景让我们怀抱甜蜜的愁绪,真希望这片青山开发得快一点儿也慢一点儿,也希望我们真能保护好这份原始生态的静谧之美。正如山村街道两侧民居外墙上的彩绘所说的那样:“泥土芬芳,小草小花小溪流小蝌蚪蓝天白云,就是我们的远方”。这是我们的远方,也是山里人的故乡,更是中国人亘古的梦乡。
江南园林的设计风格,防腐木的使用兼具实用和美观,古朴典雅,与自然统一和谐。远处竹涛阵阵,近处小溪潺潺,可谓返璞归真。
空间设计:杭州陈涛室内设计院